操作前准备
1. 模拟皮肤选择:挑选质地、弹性与人体皮肤相似,能准确模拟真实穿刺感觉及组织特性的模拟皮肤。检查模拟皮肤有无破损、老化等影响操作效果的问题。
2. 注射针准备:依据操作需求,选择合适规格、型号的注射针。确保注射针锐利,无弯曲、倒钩,包装完好且在有效期内。
3. 辅助工具准备:准备如镊子、持针器等辅助工具,保证工具清洁、功能正常。同时准备好记录操作数据的纸笔或电子设备。
4. 操作环境:选择清洁、光线充足的操作空间,便于清晰观察穿刺过程。
操作步骤
1. 模拟皮肤固定:将模拟皮肤平整放置在稳固的操作台上,使用夹具或其他固定装置将其牢固固定,防止操作时移动。
2. 注射针握持:以惯用手拿起注射针,采用标准执笔式或握持式,保持手腕稳定,手指灵活可控,确保能精准控制进针角度和深度。
3. 穿刺点定位:在模拟皮肤上标记预定穿刺点,可参考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及实际操作需求确定位置。定位要精准,便于后续评估穿刺准确性。
4. 进针操作:按照预定角度(如静脉穿刺一般15 - 30度)将注射针平稳刺入模拟皮肤。进针过程要匀速、缓慢,感受模拟皮肤阻力变化,同时观察针尖进入情况。
5. 深度控制:依据模拟皮肤厚度及操作目的控制进针深度,避免过深或过浅。若模拟血管穿刺,进针深度以刚好刺破模拟血管为宜。
6. 回抽与注液(若需要):若模拟注射药物,进针到位后,适当回抽看有无回血(模拟血管穿刺情况),确认位置正确后缓慢注液。注液时观察模拟皮肤局部反应,如有无肿胀。
操作后处理
1. 注射针处理:操作结束,小心取下注射针,按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,防止针刺伤。
2. 模拟皮肤清洁:清理模拟皮肤上的残留液体、污渍,检查有无破损、撕裂。若有轻微损伤,进行适当修补;损伤严重则及时更换。
3. 数据记录与分析: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数据,如进针角度、深度、穿刺次数等,分析操作中的优点与不足,总结经验,以提升操作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