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适用范围
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类注射针针尖刺穿力的测试仪,涵盖不同规格和用途的注射针,如医用注射器配套注射针等。
二、技术要求
1. 测量范围:测试仪测量范围应能覆盖常见注射针针尖刺穿力的数值范围,一般建议下限不高于0.1N,上限不低于10N 。
2. 精度:测试仪的精度至关重要,其示值误差应不超过±1%,重复性误差不超过1% ,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3. 试验速度:具备可调节的试验速度功能,常见速度范围为(10±1)mm/min 至(100±5)mm/min,能满足不同标准对试验速度的要求。
4. 测力系统:测力系统应采用高精度传感器,线性度良好,保证在测量过程中精准捕捉针尖刺穿力变化。
5. 数据记录与显示:可实时记录并直观显示测试过程中的刺穿力数据,显示分辨率不低于0.01N,同时具备数据存储功能,方便后续查看和分析。
三、校准要求
1. 定期校准:测试仪应定期进行校准,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。校准需使用经计量认证的标准测力装置。
2. 校准方法:在校准过程中,将标准测力装置与测试仪连接,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施加不同量级的力,记录测试仪显示值与标准测力装置示值,计算示值误差。若误差超出规定范围,需对测试仪进行调整或维修。
四、试验环境
1. 温度:试验应在(23±2)℃的环境温度下进行,避免温度对注射针材料性能和测试结果产生影响。
2. 湿度:相对湿度应控制在(50±10)% ,防止湿度变化导致针尖生锈或材料受潮变形,影响刺穿力测试准确性。
五、操作规范
1. 仪器准备:接通电源,预热一定时间使仪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,检查仪器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。
2. 样品安装:将注射针牢固安装在测试仪的夹具上,确保针尖与测试平面垂直且位置准确。
3. 测试过程:启动测试,按照设定速度使针尖接触并刺穿测试材料,记录测试仪显示的最大刺穿力数值。
4. 结果处理:对多次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计算平均值、标准差等,依据相关标准判断注射针针尖刺穿力是否合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