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适用范围
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针灸针韧性测试,旨在规范测试流程,确保针灸针在临床使用中具备合适的韧性,保障医疗操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。
二、测试环境要求
1. 温度:测试应在(23±2)℃的环境温度下进行,以避免温度对针灸针材料性能的影响。
2. 湿度:相对湿度保持在(50±10)%,防止湿度导致针灸针生锈或材料性能改变,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。
三、测试仪要求
1. 结构:测试仪应具备稳定的框架结构,能牢固夹持针灸针,且在测试过程中不产生晃动或位移。
2. 加载装置:加载装置需能够精确控制施加的力,力的测量精度应达到±0.1N,加载速率可在0.1 - 10N/s范围内连续可调。
3. 位移测量:能够准确测量针灸针弯曲时的位移,位移测量精度达到±0.01mm。
四、测试步骤
1. 样品准备:随机抽取至少10根针灸针作为测试样品,确保样品外观无明显缺陷。
2. 安装样品:将针灸针一端牢固夹持在测试仪的夹具上,夹持长度为10mm,露出夹具部分长度根据针灸针规格确定,但一般为50mm。
3. 设置参数:根据针灸针的规格,设定加载速率为1N/s,加载力逐渐增加直至针灸针出现可见的永久变形或断裂。
4. 测试过程:启动测试仪,缓慢施加力,实时记录力和位移数据。当针灸针出现永久变形,即卸载力后,针灸针不能恢复到初始直线状态时,记录此时的力值F1;若针灸针断裂,则记录断裂时的力值F2。
五、结果判定
1. 合格标准:对于同一批次针灸针,若至少90%的样品在测试过程中,其出现永久变形时的力值F1不小于规定的最小韧性力值,且无断裂现象,则判定该批次针灸针韧性合格。规定的最小韧性力值应根据不同规格的针灸针,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或临床需求确定。
2. 不合格处理:若不符合上述合格标准,则判定该批次针灸针韧性不合格,需进一步分析原因,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或对产品进行处理。